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聚焦黄冈丨大别山试验区 四周年回眸之黄冈篇

黄冈新闻网  2015-01-01 10:22

[摘要] 再过10天,大别山试验区就将阔步迈进第五个年头。

再过10天,大别山试验区就将阔步迈进第五个年头。

    即将到来的这一年,将是大别山“大考之年”。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期待大别山试验区建设“五年大变化”。

    站在大考关口,让我们驻足回望,看大别山试验区如何在探索中前行;看发展大潮如何激荡这片红色土地

    11日至19日,湖北日报记者兵分三路挺进大别山,踏访黄冈、孝感两地县市区,感受大别山试验区四年建设带来的新变化。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大别山 新高度——行走老区看变化》,敬请关注。

    冬日。黄冈。

    行走大别山,蒸腾的发展热潮让人振奋。

    长江畔,罗霍洲大桥已开始安装箱梁,138个桥墩傲然耸立。

    浠水河、义河、倒水河两岸,新栽下的树木已开始返青。

    大别山下,“朝晖农家乐”的老板夏金华正张罗着装修客房,等待春暖花开时节的到来。

    不等不靠,干中求助——

    红土地重塑“精神区位”

    4年砥砺奋进,黄冈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规模以上工业从775家增长到1297家,首次挤进我省工业“千家俱乐部”;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首次跻身“千亿俱乐部”;

    路网密度高于平均水平三倍,从容迈进城铁时代。

    红土地演绎了新传奇。“3天就有一家企业落户,5天就有一家企业投产”,“一个160亿元的大项目,呱呱落地,仅需25天。”

    “经济现象的背后是‘精神区位’的崛起,奋勇争先、干中求助的精神状态是黄冈实现跨越发展的动力源。”市委书记刘雪荣说。

    回顾历史,黄冈曾数次与机遇失之交臂。

    “我们的干部、群众背上了‘红土地’的包袱,不能正确对待上级支持,习惯了享受特殊政策照顾,形成了等靠要的思维模式。”一位县委书记曾这样反思。

    2011年初,大别山试验区启动,机遇再次来临。

    “错过了这次机遇,我们将是黄冈的罪人。”黄冈选择,用红色精神重塑大别山“精神区位”。

    用人导向上,坚持“两用两反”: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用埋头苦干、成绩突出、不事张扬的人;反对跑官要官,反对论资排辈。

    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黄冈开始探索变革干部评价考核体系,构建不合格党员干部退出机制。

    针对干部考核中实绩难认定、标准难统一等焦点问题,红安出台“六考”:思辨中考学,担当中考德,履职中考能,精进中考勤,比较中考绩,自律中考廉。

    清理“庸官”、“懒官”、“太平官”,麻城“两评两促”,劝退除名56名党员干部。

    以发展为导向,浠水打破既定行政权责划分,推行“一委十部”工作机制,锻造执行链条。

    “空谈的少了,谋发展的多了;混日子的少了,比实干、争先进的多了。”干部精神状态的变化,让市委巡视员张永斌欣喜。

    在黄梅小池,45名干部组成十几个项目组,每天工作达13以上;已退居二线的王雄军,在协调征地拆迁的短短15天,就瘦了18斤。

    在浠水散花,滨江发展部以六大战区为单元展开作业,8天完成1000亩土地平整。

    速度在刷新,传奇在演绎。

   转型发展,绿色发展——

    绿色大别山闪耀科学发展理念

    至2012年,黄冈工业化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比全省低14个百分点。

    “这是差距,也是机遇。它为我们实现‘科学发展一步到位’提供了广阔空间。”刘雪荣说。

    重任在肩。按照省委、省政府定位,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要建成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区。

    如何引导干部走出发展焦渴?

    全域谋划,不再“一盘棋”,黄冈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条件,突出分类指导。

    2012年春天,黄冈市委对所辖11个县市区进行了清晰定位——黄州区建设市域发展中心城,团风建设临港经济示范区,红安争当跨越发展代表作,麻城建设大别山地区经

济中心,罗田构建绿色发展先行区,英山建设特色产业主阵地,浠水建设跨江合作开发示范区,蕲春建成统筹发展率先区,武穴当好县域经济排头兵,黄梅县改革开放桥头堡,龙感湖创建循环经济样板田。

    考核各地发展业绩,也不再“一个标准,一把尺子”。

    黄冈对限制开发区、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不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

    构建差异化评价体系,分层分类考核干部。比如,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考核,工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的黄州区目标为46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英山仅为12亿元,相差34亿元。

    倒逼干部转变发展理念,黄冈酝酿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系列制度设计为经济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黄冈踏上了经济转型征程。

    2013年6月,黄冈启动新一轮市校合作。“我们的目标是借智引才,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瓶颈。”市长陈安丽说。

    黄冈先后与20所高校院所“牵手”,签约合作项目42个,共建省级科研平台23个。

    借智攻坚,黄冈一些企业摆脱“制造”,开始转向“智造”。

    湖北行星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建“传动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开展非圆齿轮传动系统等5项技术攻关。 

    牵手高校,一手共建研发平台,一手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项目落户。截至目前,黄冈已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2个,在谈项目22个。

   强工兴城,强农兴文——

    一元多层次战略中崛起“黄冈板块”

    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这是省委、省政府赋予黄冈的战略定位和发展使命。

    如何落到实处?黄冈确定的路径是“强工兴城,强农兴文”。

    数据显示,至2012年,黄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省13个地级市里仅排第10位;工业化率仅有3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很显然,刚刚跨入工业化门槛的黄冈,不强工,一切都是空谈;强工是“兴城”、“强农”、“兴文”的核心。

    如何强工?黄冈从要素集聚平台入手,建设大园区。

    黄冈积极拓展市区工业园,将其逐步扩展至50平方公里,同时要求有条件县市新增1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

    英山新建10平方公里工业新城;

    团风启动14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园建设;

    罗田开建万密斋中医养生与健康产业园;

    麻城开建孝感乡文化产业园;

    ……

    目前,黄冈建成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55个,园区面积突破110平方公里。

    大园区为大项目落地提供了空间。

    继亚洲的液化天然气工厂落户之后,投资200亿元的恒天创意文化城项目、投资148亿元的晨鸣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先后落户黄冈。

    “改写了黄冈‘没有顶天立地大项目’的历史,能够整体提升黄冈大别山试验区经济运行质量。”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表示。

    大项目撑起大产业。黄冈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32个,其中,食品饮料、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等5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大产业拉动大发展。2013年,黄冈实现两个历史性突破:规模以上企业首次突破千家大关,其中当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256家,居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

400亿元大关,增幅居全省第四。

 

    强劲的发展势头仍在延续。实时数据显示,黄冈今年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1亿元,增长2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